网络直播书法教学有感

发布日期:2020-08-27

1.jpg

何大齐

何大齐,男,1940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市特级教师,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中国美术教育学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老北京民俗专家。2001年起受聘于广电总局老年大学,并在水利部、中科院等多所部委老年大学任教。2013年,受国管局委托,为各部委老年大学编写了五种书体的书法推荐教材。自90年代以来,由国家出版单位先后出版了教学,书法,绘画等专著20余种。2018年出版书籍《万有汉字》,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540个部首配图分析并解读。此书被评为2018年人文社科类“中版好书前20名”和三联书店“年度十本好书”之一。2018年以来在《北京晚报》开设专栏,用绘画文章描述老北京风貌。近十年来还创作了绘画长卷《烟袋斜街旧影图卷》和《京西古道风情图》等,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均有专访介绍。

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影响了各个行业的正常工作。广电总局等中央国家机关十家单位的老年大学自发成立了联合教学组,由“睦课在线”提供全面技术支持,研发全新智慧教室,进行网络直播线上教学,实现为银发族提供教育服务,“停课不停学”的目的。

我被广电总局老年大学推荐为中央国家机关老年大学网络直播精品课堂的书法提高班任课老师。我已年届80岁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也有些不安,一是一生站讲台,但从没接触过网络授课,在现实课堂上有师生互动,有问答环节,气氛热烈。而现在这种虚拟教学,只有灯光、摄像,对面无学员,这对老师也是考验,要求讲得更精准、简练、有趣。二是家里人考虑我上年纪了,在疫情期间,出去直播授课不放心。可是我想,人老了也要接受新生事物,有这么多老同志热爱书法,能为他们“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我的使命。疫情无期,解决宅在家里的银发族的精神需求,也是为社会做贡献,而且广电总局离退休干部局领导也非常重视此次联合在线教学,做了周到细致的保障工作,专门协调车辆并安排专人负责我的交通和安全并协助现场教学。所以我决定在聚光灯下,让书法课走入老同志心中。


2.png


我首先梳理了书法这门学科的特点。书法是书写汉字的一门学科,它包括书写技巧,如笔法、字型结构、篇章的布局等。但也是艺术,对提高班的学员来说,要从用毛笔书写的书法作品中,体现出书法美学,感受到神彩、韵味、风格等。而且每一个汉字,都要涉及到文字学,音、形、义的关系等。我们的教学对象,又是一些有较高文化修养和生活阅历的老干部、老科技工作者。所以我想通过书法网络教学,应该让渴望学习书法的老同志,从行书的基本技能技巧学起,以笔法、结构、章法为核心,同时了解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美,提高老同志的艺术审美水平,提高他们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网络授课,课时短,所以必须讲得精。在我编写出版的书法专用书籍中,我重新挑选示范字,让精拣出的字,在技法上更有代表性。在教学方法上,我分析所讲每一个字的书写技巧,把这个字通过直观演示,配合讲解,由浅入深示范。由于拍摄室的多角度灯光,能前后正侧的照射,看清指、腕部的细节动作,所以有的学员课后反映,比在实际课堂上坐在下面看的更真切,更能记住操作重点。这也是我课前没想到的结果。


3.png


在网络教学时,不仅要讲用笔的方法,而且引导学员体会线条中所蕴含的韵味以及它的美在什么地方。行书如行云流水,在一个字内部有了游丝和牵连,所以笔画必须要有流动,就如同舞蹈,舞蹈是用肢体的动感来展示美,行书有了呼应贯通,在指、腕控制的笔尖上就有了舞者一般的灵动。在讲结构时,不仅要讲一个字的比例和穿插关系,还要讲字形的姿态,动静的因素。在讲章法时,不仅要讲字形大小,笔画粗细,疏密变化,正和斜的组合搭配,我还引导学员从字、行的组织,联想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书法就是无声的音乐。在分析每个字的笔法结构的同时,我从文字学的知识上,分析这个字的音、形、义的关系,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出它的前世今生,虽然课堂时间很紧张,但我力求用最精练的语言,在讲技法中揉进文字学。学书法的人,必须要去钻研传统文化知识,必须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要涉猎,这样才让学员认识到,书法不只是笔画线条要过关,更要知道汉字深厚的文化内涵。例如,我在讲“利”字时,先讲用笔,牵丝引带的关系等,然后分析此字是由禾(庄稼),刀(镰刀)组合成(在讲述时以图形辅助),表示用镰刀收割庄稼,所以本义为“割禾”之义,引申为刀子锋利、钱财、快捷等。这就让学员知道每个汉字的字形、字义的内在关系,它最初造字的源头是怎样的,在篆书中的形态,后来的演变过程,以及在用法上的引伸义。每个例字都简单介绍它的造字方法,属于“象形、会意、指示、形声、假借、转注”造字六书中的哪一种。由于课堂时间短,我就把要讲的内容提前做成课件,在范字上用红笔详细注释本义,引伸义,常用之处等,学会用手机扫描软件拍照清楚,发给精品课堂的组织老师。这样,课下学员就能从手机上看到清晰的讲课内容,受到老同志们的欢迎。再例如在分析“圣教序”中的“步”字时,告诉学员临帖要尽求相似,示范在什么地方翻笔,怎样换的笔锋,粗细上的变化,比例上搭配等等技巧,然后讲解此字为会意字,是上下各为“止”字,只是头颠倒了。“止”是象形字,是一只脚的形状,所以在古代以两只脚各迈一次为一步,这就是“步”字的来历。而现在有些人在书写这个字时,往往把下面的止字右边加一点儿,写成“少”字,就如同脚上长了肿瘤,书写作品首先是不能有错字、别字,这是对汉字的基本尊重。这样的演示和讲解,得到了很好的回应。很多老同志都留言,说不但学到了技能,而且也体会到汉字的源渊和博大,提高了文化修养,认识到书法是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学科,值得做为终身学习的方向。


4.png


我在精品课堂所进行的新的教学尝试,以及对教学理念的更新,对我来说既是新事物,也是再学习的过程,广大老同志学习书法的热情,对我也是激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疫情使我的教学有了新的方式和内容,给我一生的教学生涯也注入了活力。我正在写新的书法教材,争取明年出版,供广大老同志们学习参考。

888.png


5.jpg

供稿|文体教育处

编排|寿玲玲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